坚守地球尺度 践行“两山”理念 ——读《活力地球》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信息来源:中国审计报微信公众号
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,蕴藏着怎样的磅礴活力?著名地球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所著的《活力地球》,以恢宏的视野和生动的笔触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地球各圈层能量互动、生命循环的壮丽图景,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颗蓝色星球的全新视角。
书中将地球比作“房东”、人类比作“房客”的精妙比喻,以及“宜居地球”的科学理念,贯穿始终,通俗而又深刻地阐明了“地球系统科学”的核心要义,即人类社会作为地球这个巨大而复杂系统的一部分,其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“房东”的法则,在“地球尺度”的框架内进行。作为一名来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发源地的青年干部,阅读此书,更让我对安吉20年来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探索,有了全新的理论参照与思想共鸣。
以“地球尺度”校准航向
本书的核心思想,是引导我们从根深蒂固的“人类中心主义”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。书中系统阐述了岩石圈、水圈、生物圈、大气圈如何相互作用,共同构成了地球精密而脆弱的生命维持系统。任何无视系统平衡、过度索取的所谓“发展”,都无异于“房客”肆意损坏“房东”的房屋根基,最终必然会威胁到自身生存。
安吉的绿色发展,其起点正是对“地球尺度”的回归与敬畏。当意识到粗放式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后,安吉毅然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无比正确的道路。
从获得全国首个联合国“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”称号,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,这些成就的取得,根本原因就在于将生态尺度置于发展的首位,始终将守护地球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作为决策的“红线”与“底线”。
以“能量转化”探寻新路
“活力”是本书的题眼,它点明了地球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内外能量(如太阳能、地热能)驱动下的物质循环与生命演进。“活力”意味着流动与转化。书中对地震、火山、台风等自然灾害成因的剖析,实际上也是在探讨地球能量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失衡时的极端释放。那么,如何科学地引导、利用地球的“活力”,化挑战为机遇,变资源为资产?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为此提供了完美的中国方案。安吉的实践,正是激活生态“潜在能量”、推动其向经济“显在能量”转化的过程。例如,安吉的竹林碳汇收储交易,是将森林固碳这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,转化为了可交易的经济价值。
这些创新,与《活力地球》中能量流动转化的科学原理遥相呼应,是让地球“活力”更好地服务于人类“宜居”目标的精彩探索。
以“科学精神”引领未来
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,不仅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启迪思想、点燃精神。《活力地球》在字里行间,始终贯穿着“大胆假设、小心求证”的严谨科学精神。书中设置的大量开放性提问和引人深思的留白,正是为了激发读者永不满足、自主探索的热情。
这种精神,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。安吉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不断试错、总结、优化的过程。从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率先实践,到“美丽乡村”建设标准的持续迭代;从“余村经验”的总结提炼,到“两山合作社”的模式创新,其背后无不是这种尊重规律、实事求是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强力驱动。
《活力地球》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“科学钥匙”。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,安吉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,都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内在规律同频共振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,我们不仅要用心读懂这本地理意义上的活力地球,更要以青春和智慧,建设一个经济、社会、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。
(熊睿昕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审计局)